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集集》易说批判(四十三) (第7/8页)
。本题目的意思是“财富的减损,是为了民生,是大吉的事情,没有过失,对未来长久都是有利的,何不采用简单的两器具的食物,可用于供奉祭祀品。”本篇所立论的是,“损上益下”的道理。减损财富的目的,是在于为民,并且完全可以在祭祀上移风易俗,减少浪费。这体现了作者的理性与进步思想。作者强调的是关注民生,而反对的是大搞迷信的祭祀活动。wap..OrG “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本段是讲不该减损的,一定不能造成减损的道理。这里讲的征战问题,没有了战争,自然财富不但不减损,而且是增益的结果。 “已”:去,完成。“事”:事情,从事。“遄(chuěn)”:快,迅速。“已事遄往”:做事情应尽快去做。应办的事情尽快的办理,不可拖拖拉拉,要讲效益,自然不会造成损失。“征凶”:指不可征战。征战就会带来凶险的结果,一旦发生征战,就会出现凶灾之年。如果没有征战,国家财富不但不减损,而且会增加财富与实力。这就叫“弗损益之”。 “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本段还是比喻,这里的“三人行”与“一人行”是比喻事物的差异与统一。 “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本段是对“损”进一步的论述。“疾”:疾苦。“遄”:尽快。本段意思是:减少疾苦,让好事情尽快出现。即把不好的,坏的局面改变,让好的,喜庆的社会局面尽快出现。这是讲,什么是应该减少的,什么是不能减少的辩证道理。 “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本段是从“损”的另一面,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