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5 (第1/4页)
回竹筒里。 颍川一定不能去。 崔颂想。 他得走,绕开颍川,到别的地方去。 想到就做的崔颂,当晚就和荀彧提出辞呈。 作者有话要说: (剧场) 董卓:逃得了叔叔逃不了侄子,逃得了侄子逃不了叔叔,库哈哈哈哈哈。 逃走的荀彧:…… 叔叔荀爽:???(黑人问号) 侄子荀攸:…… 第24章 半路劫道 突兀地辞别,自然会被问及理由。 崔颂哪里想过什么理由,只得无奈苦笑。 荀彧见此,明白他定是有不得已的苦衷,遂不再问,只嘱咐他一路小心,并表示夜路难行,不如等天亮了再走。 崔颂应了。回到客舍,与徐濯等人说了这事。 徐濯等人有些惊讶,甘姬心直口快地问道:“公子与荀郎君相交甚笃,共行一路,相互照拂,缘何要离开?” 但见崔颂一副不想多谈的模样,甘姬忙行了个礼,自道逾矩,与其他人一同退下,去准备出行的用品。 只留崔颂头痛地抚额,心想这半途离开之事确实需要一个说法,不然就算是避开了戏志才那关,身边的亲信亦会生疑。 第二天,崔颂再三与荀彧致谢,准备离开。 他这边的家仆只有寥寥数人,若是单独上路,不宜再用车驾。崔颂想了想,解下车驾上的二匹宝马,连着一直跟在车队的“搦朽”白驹,共计三匹。又去驿站卖了车,购置马匹与马具,凑够数目,策马南下。 崔颂想得简单,北上是洛阳,西进可能会遇见外族,往东又是颍川的方向,唯一的选择,就是南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