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 (第2/4页)
实角度考虑,这封信崔颂都必须回,而且是认真地回。 然而……若要回信,称呼可是一个大问题。 在古代,“名”和“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古人往往谦称自己的“名”,敬称别人的“字”。所以戏焕的焕,显然是对方的“名”,而非对方的“字”。同理,如果崔颂要给戏焕回信的话,必须要称呼戏焕的“字”才行。要知道在古代,以“字”称呼是一种尊重,同辈之间当面直呼其名是一种很失礼的行为。 崔颂是因为未加冠才没有“字”(古代男子通常二十岁加冠,而加冠后才算成年,才能取“字”),所以戏焕只能称他崔弟,但他却不能叫戏焕戏兄——从书信上看,两人的关系应该十分要好,叫戏兄就显得有些疏远了。而且……戏兄,袭胸,这么耍流氓的称呼,他实在叫不出口啊。 崔颂从容不迫地放下竹简,决定再从便宜侄子这边入手,旁敲侧击,撬出点有用的信息来。 “戏焕兄的为人,季珪以为如何?” 崔季珪不疑有他,正襟危坐道: “志才此人,虽性格乖戾,有负俗之讥,但却有命世之才,堪与高祖之陈平比肩。” 陈平,汉高祖刘邦的谋臣,和张良齐名的阴谋家。 可见崔季珪对戏焕的评价有多高。 但崔颂震惊的不是这个。 正如他刚刚所想的那样,古人往往用“名”自谦,用“字”尊称。 崔颂问的是“戏焕”,崔季珪口中却称“志才”……可见这“志才”就是戏焕的“字”。 崔颂此刻都要炸了: 卧槽!戏志才!曹cao早期一个超牛逼的谋士!不输给郭嘉和荀彧的奇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