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0 (第2/4页)
。”——大家在一起可以互相学习,我虽然愚笨平庸,却也有励志上进的想法,让你见笑了。 崔颂直接把祢衡那句话的主语默认成了自己,生生扛下这“庸夫俗子”之名。 这也是祢衡那句话的第三种理解——庸夫俗子仅仅指代崔颂,而非其他人。然而这种解释比较牵强,毕竟谁都知道祢衡是什么样的人,目中无人到怎样的程度。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崔颂认下这名,乃是为诸多士子解围,故意曲解祢衡之意。 而他的那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更是让憋屈的不行的无名士子宛若喝了一口热汤,发自体内的热乎。 孔子都说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名士怎么了?名士也有不知道的事啊,说不定刚好被我们指导了呢?我们虽然没什么名气,但也不至于不配与名士交谈吧? “崔君敦睦豁达,雅量高致,非常人所及。” “想我原以年岁小而轻忽于他,实在愧甚。” …… 在士子们看来,崔颂的行为非常难得。因为古代士子极看重名声,自谦是一回事,可谦虚不是谦卑,某些话要是由别人出口,那就是侮辱了。 有的人为了维护名声,甚至甘愿以死明志,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些士子潜意识里认定,崔颂应当和他们一样,是惜名的。刚刚说的那番话,实乃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维护他们这些士子的名声与尊严。甚至,不惜委屈自己,生生受了祢衡的鄙薄。 不得不说这又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解围是真,但崔颂心中所想,完全没有这些士子所理解的那般高大上。 事实上,崔颂的观念与他们截然不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