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2回 (第3/4页)
面对大齐使者摆摆脸色便罢,该签的盟约还是得签,签完就让他们滚蛋了。 战乱时期,遭罪的是老百姓。对于和谈,平民喜闻乐见。 然而,此次和谈被民间的一些有识之士看在眼里,却是嘲讽多于喜悦。此次和谈,居然让大齐毫发无损地摆脱困境,丝毫看不出武楚有国力强盛的迹象。 更由此看出,武楚和北苍有很大的区别。 若是北苍,遭大齐如此打脸,还损兵折将……就算折一名士兵,也是给国家给平民造成极大的损失,必须赔偿!大齐不割让十座以上的城池,休想罢战。 雁过拔毛,是北苍的标志性cao作。 甭说小国,北苍在的时候,大齐连放个屁都得离它远远的,生怕熏着它要索赔。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民间出现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慨声音。 朝臣们听说后,为了要回面子,在燕蜀也派使臣前来赔礼道歉时,声明不收燕蜀的礼,而是要他们割让土地作赔偿,以示惩戒。 顺便敲山震虎,警告大齐若再有下次,甭怪不给它面子。 燕蜀国君不似大齐那般硬气,心中暗恨。但只能忍气吞声,割让几座城池了结此事。 但这么一来,民间又有人嘲笑武楚欺软怕硬,不敢威胁大齐,反而把气撒在燕蜀的身上,没有半点大国之风范。和北苍差远了,北苍最喜欢割大国的rou。 因为大国的rou多,且肥沃,取之有益更有面子。 此种言论传到朝廷,君王气不气,外界不知,但朝臣们是气坏了。纷纷上奏,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