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俗店的神崎小姐》(4) (第9/31页)
“好像是关于那位尼泊尔人?”我忖思片刻,回忆起话题原本的模样。 “对对对,咱们说回他好了。”他掰开筷子,来回折腾碗中面条,一动不动地瞧着下眼皮,表情凝固在思索情绪里,宛若思想者某种现实投射。 王楠说,前天去池袋改手机套餐时遇到了尼泊尔人。 “西口那家有中国人的营业厅?”王楠点点下巴,回应我的问题。 “听说池袋有家风评不俗的中国餐店。”他嚼着面条含含糊糊地说,“老板是四川人,手艺地道至极。” “开得下去?” “只做中国人生意就是了。” 我深以为然,在这里越正宗意味着越不受本地人欢迎。那些被日本人挂在嘴边耳熟能详的中国料理,大多完成了彻底本土化改造,和美国人口中的左宗棠鸡大抵是同一物种。 我问王楠味道如何,他给出了莫名所以的答案。 “不知道?”我一点点把面条送入胃里,注意力却在王楠的回答上。 “观察尼泊尔人浪费太多时间,错过了饭点。”他咽下嘴里食物,拿水顺了顺。 “你怎么知道是他。”王楠做事从不讲逻辑,他说 的观察估摸是约等于尾随的犯罪行为,我暂时不想失去这位帮我承担一半房租的室友,打消了检举念头。 “全日本顶着爆炸头的尼泊尔人不会太多,辨认起来并不难。”他说,“况且,我记忆力一向很好。” 我惊讶的发现,如此鲜明的特征竟没一点印象,直到王楠提起我脑海中才浮现出尼泊尔人具体的形象。 “一直跟踪到晚上?” “不要说的这么难听,我喜欢管这个叫人类观察。”他纠正道。 “好吧,然后呢?你发现了什么?”为了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