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七艺术家生活 (第11/33页)
多空白的地位,一种调合组织的意象,用它自己的和谐来构成,而显著有某种神韵的灵活的特征,更有一种笔触上的豪迈与活泼的情态。这使观者印着深刻不可磨灭的印象。陈设在吾们面前的绘画,它是曾经作者性灵的内在行进的转化的。作者把题材削除其中不对题,不恰当,不和谐的成分,而递予我们只是一个完善的整体,这样真实的表现生命却又这样不同于生命。意匠更为显明,材料之整理更为严峻,相对点与集中点较易于按索,吾们可以坚决地觉察艺术作家一定曾经干涉过材料本身的现实,而呈现给我们仅以现实所表显于他意匠中的形象,而不失其基本的逼真,亦不致丧失别人的可能理解性。它是主观的,但没有西洋画家的强烈的amp;quot;自我amp;quot;主张,也没有西洋画之非普通人所能了解之弊,它所构成的主观的物体外观,不致有所歪曲。他并不将一切意匠绘之于画面,却剩下一部分须待观者的拟想,但也不把现实的形体改成令人迷茫的几何体形。有时对于某一直觉对象之专注意味那样浓厚,致整幅画面只画一条梅枝的梢头,就算工作圆满。可是虽经将材料的现实加以主观的处理,其效果不是作家自我的困扰的固执,却为与自然完全的融和。这样的效果何由得之?此特殊的传统法式如何生长起来? 这种艺术的传统法式非出于幸致,亦非出于偶尔无意的发现。它的特性,我想最好用amp;quot;抒情性amp;quot;一词来统括起来。而此抒情性乃来自人类精神及文化的某种典型的。吾们必须注意,中国画之精神与技巧紧密地与书法并与诗相关连。书法赋予它以技巧,原始的一曲即决定它后来的发展,而中国的诗,假之以神韵。因为诗书画在中国为关系很密切的艺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