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攻重生变好攻_分卷阅读5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6 (第2/4页)

,又教会部分水土不适宜种粮食的地方的百姓种植药材。这一条曲曲折折的路,后来被称为医圣之路,医学宫毕业的学子,莫不效仿先贤,踏上同一条道路,游历数年归来,才自觉有资格被称为仁医之徒、挂上医学宫侍医的名号,拿起官方医谍行医。

    农学宫的学子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前往凤州,协助太上皇培育良种、改良农具、试种新作物,另一部分则留在京中,专职育种、著书。两部互相竞争,又互相协助,大华的农业遂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存粮日渐充盈。李圣平之后的皇帝与摄政王利用丰裕的粮食与藩属国交易,诱使藩属国的百姓纷纷停止种植粮食,改为从事获利多却不能提供生活材料的行业,譬如养殖珍珠、开发玉矿、制作香料等等,不过几年间,大华便将所有藩属国的命根都握在了手里,从此如使臂使指,无不听从者。

    在医、农学宫之后开考的百学宫则是最不受重视的,报名者不足三百,录取了一百来人,此后数年也就维持在这个水平上。

    直到新帝登基后,一名百学宫毕业的学员,在河东水患中表现出色,利用自己研制的材料修复水利,巩固河堤,使得一场祸害千里的水灾消泯无形,工部尚书亲自为此人上表请封,新帝与摄政王力排众议,给一个不入流的县尉越级封赏,给爵位县男。

    县男是最低的爵位,在富庶的地方,甚至花点钱就能买这个爵。

    皇帝与摄政王将此爵赐给一个白身,还是一个工匠,引起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然而此时的朝堂,经过李圣平数次清洗,世家衰微,早已无力阻止平民和寒门崛起。

    此后,又有研发了农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