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_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3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34节 (第7/7页)

那些田补,地补各种补助的,他们是天天在土里刨个不停,却是干着最重的活,得到的是最微薄的收入,到头来还得向朝廷交纳各种赋税、一旦朝廷有战事还得交纳剿饷、练饷等等各种名目赋税、徭役。

    而秀才也不是高枕无忧的,因为是最低的一个功名了,秀才入学后,如果不考中举人的话,接下来最难熬的恐怕是“岁考”和“科考”了,这两次考试的成绩都会决定一个生员的命运。

    每届乡试之后,各省的学政按例要卸任回京,朝廷会重新派出一个新学政。按例,新学生上任的第一年,就要到各府去主持考试,以检验前任学政录取的秀才是否合格。

    这个考试就叫“岁考”。

    “科考”顾名思义,就是在乡试之前举行的一场资格考试。

    因为一个府包括应届的、历届的秀才总体数量还是很多的,如果都去参加乡试,那么省城的贡院恐怕也容不下。

    所以学政老爷要举行科考,让那些成绩优秀的生员参加乡试。

    岁考、科考的内容也是有定制的,一般都是四书文一篇、经文一篇,外加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有时还要默写《圣谕广训》。

    岁考的考试结果分为六个等级,文理非常通顺的列一等,一般通顺的为二等,勉强过得去的为三等,文有瑕疵的为四五等,狗屁不通的为六等。

    对于享受国家津贴的廪生来说,要保住每年四两银子,至少要考到三等,如果是四等那么不好意思要取消津贴,若是考到五等,则要取消廪生资格,那么要是六等又该如何呢?显然,生员的资格也是保不住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