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与天齐_分卷阅读1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8 (第3/4页)

过夜。寄宿学校的学生除了个别其他乡镇的借读生,大都是东屯镇辖内农村的孩子。

    对于这些农村孩子来说,这些生活用品是绝对可以足足用上三年的。如果幸运地考进了高中,还可以再用三年。即使不幸运地落榜了,也可以拿回家继续用。因此,节俭的父母们都很愿意在这里买上几件新的给孩子。新生们在父母亲的陪同下,很认真地挑选着这些生活用品。虽然都是几块钱的东西,但为了确保用上三年或者更久,可务必不能买了个劣质品。

    按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年满七周岁方可以入读小学一年级。七周岁对于当地农村人的算法便是八虚岁。因此,读了六年的小学后,这些初中的新生们约莫都是十三、四岁的样子。

    带孩子从农村来到镇上注册入学的主要是父亲,这是因为这年头每家每户几乎都买有一辆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而父亲大概是家里唯一的驾驶员。说唯一是不恰当的,或许不到三年后,这些新生们就会和他们的老子抢着主宰这辆坐骑,享受速度上的优越感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孩子第一次离开农村,到镇上独自生活,虽说不远,但终究听不见声,见不着人,心软的母亲毕竟是放心不下呀。父亲会骑摩托车就有权力带孩子去学校报到?有些母亲就不愿吃这个亏,硬是挤上了摩托车后座一起跟来了。

    幸好在农村,一辆摩托车一个驾驶员带两个人在法规上是允许的。这是一幅幸福美好的家庭图画。无数个家庭图画就组成了社会画卷。但画卷上的每一张图片并非都是幸福美好的。

    在东屯二中的校门旁边,一面墙上赫然写着“为中华之崛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