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82【皇室教育和爵位问题】 (第1/6页)
宫女遣出制度,不会有啥问题,至少在清朝就没问题。 康熙十六年规定,宫女年过三十岁者遣出。雍正元年又规定,宫女年至二十五岁,俱令出宫。 泄露宫闱秘事? 你当那些太监和宫女,一直不离开皇宫的?特别是那些大太监,不但经常出宫,还在北京私建豪宅,甚至是娶妻过日子。 从皇宫出来的女子,即便年龄偏大,民间也会抢着娶。 就拿大明皇太子来说,五千人海选太子妃,有三百个晋级入宫名额。太后、皇后亲自主持决赛时,已经只剩下五十个,从中挑选一个正妃、两个侧妃。 其余落选女子,全部遣送回原籍,顿时被媒婆踏破门槛。 特别是晋级前五十名的,简直被民间抢疯了! 曾有一对姐妹,同时晋级前三。为了防止拉帮结派,其中一人被放还原籍。这女子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是太子妃,谁来提亲都不答应,最后竟然孤独终老。 “费将军也是外戚。”徐颖提醒道。 赵瀚解释说:“开国勋臣,不能以外戚而论。他能做多大官,看他能立多少功。” 李邦华问:“詹事府是否需要重建?” 詹事府是大明皇子的教育机构,在明中期就基本废弃了,变成翰林院储相们的升迁跳板。 李邦华是在问皇子的教育问题。 赵瀚说道:“在皇城建立学校,皇子也要读小学、中学。挑选身家清白的适龄儿童,跟皇子们一起读小学。皇子读中学时,再从全国各地,每省挑三个成绩优异的小学毕业生,跟皇子们一起读中学。”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