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2章 君子周而不比 (第4/4页)
,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可私塾就惨了,学生都跑了,先生靠啥吃饭? 朱七牛对此也早有准备,直接就近安排先生入公立学校教书,确保先生也有活路。 至于那些靠开私塾挣钱的老板,反正他们有的是钱,也不在乎亏这么点,朱七牛就懒得管了。 如此多的生源,现有的私塾先生是指定不够的。 于是乎,朱七牛面向民间招收先生,只要秀才及秀才以上功名,反手就解决了许多穷酸秀才和举人家徒四壁的尴尬处境。 学生的陡然增多,受影响的还有几个行业,文房四宝行、印书行、米面粮油行等等。 各大公立学校的采购加起来,每天都不是个小数啊! 各大行的老板:o(* ̄︶ ̄*)o 老板们有钱了,便也难免消费,于是,更多人被带动了起来。 一时之间,应天府的大街小巷、千家万户,哪哪儿都是他的好话。 应天府以外的百姓:(⊙o⊙)… 应天府以外的官员:(⊙o⊙)… 就这,朱七牛为应天府衙门赚的钱也还是剩下好多,根本就花不完。 而钱如果聚集太多的话,是会造成通货紧缩的。 如果朝廷财部因此加印宝钞,等应天府衙门的钱用出去,便又反而会造成通货膨胀,这是不对的。 而这,恰好跟朱七牛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挂钩上了。封侯书生的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