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_第37章 俗世何曾分黑~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章 俗世何曾分黑~白 (第2/4页)

和方孝孺等人,这才成全了奉天靖难。

    之后,有识人之明的朱棣意欲既往不咎,招降练子宁,可练子宁不从,于是朱棣命人割掉了他的舌头,还说自己欲效周公辅成王。

    子宁闻言,用手伸进口里蘸着舌血,在殿砖上大书——成王安在!

    朱棣因此恼羞成怒,这才狠心将练子宁斩首,抄家灭族。

    相较于不管不顾一心削藩的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三人,练子宁显然能力更加出众,认得清形势,但他依旧选择了慷慨赴死,属于是为国尽忠。

    而黄子澄他们三人嘛,虽然结局也不好,气节似乎挺足,方孝孺还被灭了十族,可多少给人一种骑虎难下、羞愧难当、不得不以死正名的感觉。

    其中尤以方孝孺最受人非议。

    毕竟他昏招频出、误导皇帝在前,仗着是宋濂弟子、文坛泰山北斗而抵死不从、言语无端在后,直接牵连十族被灭,属实是相当心里没谱了。

    可能有人会说,一样是建文帝的臣子,一样是宁死不从被杀,凭啥练子宁就独高一筹?

    道理很简单,练子宁属于是有想法却不受信任和器重。

    若是听他的,奉天靖难根本成功不了,建文丢失皇位的责任他占得很小,就是转投朱棣都不怎么会受人置喙,但他依旧选择了为君尽忠,宁死不屈。

    而另外几位呢,却属于是看不清形势,明明颇受皇帝依赖,却害的皇帝丢了江山,平白让那么多人死掉,建文丢失皇位的责任最起码有一多半要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