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75节 (第6/7页)
个道理,十八个宫格互不相通,倘若海上触礁或是被敌寇炮轰,船体不幸破损,亦只是某个隔舱进水而已。此时赶紧调整重物,平衡船体,尚足以折返靠岸修复,大大保障了船员们的安全。 想通了这一点,裴少淮喜形于色,又满是敬佩。 裴少淮道:“隔舱有如竹节,各不相通,倘若航行破损,则尚有挽回的余地。” 王匠头听此一言,一愣,有些不敢相信,惊讶于色,他道:“裴举人果然有大才,一看就想通了,无需老头子我多言解释。” 裴少淮摇摇头,应道:“第一个想到用此法的先辈,才是真真的有大才。” 他站于先辈的肩膀上,俯瞰全景,能够猜到水密隔舱的作用,这并不算甚么,换作少津、言成他们,应该也能想通。而第一个看到竹筒,又能想到将“竹筒”应用到船只上,仿造出隔舱的人,才是大才。 兴许他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辈又一辈的人。 蓦地,有件事在裴少淮心间愈发明晰——他要做的,是在通晓前人智慧的基础上去不断改进,而非用他后世的记忆,尝试将周遭的一切推翻。 一步一步来,则未来可期。自以为聪慧,则会显得一文不值。 两月余,船只基本成型。一只三百料的船只,长数十米,约有两楼之高,可容五六十人。 船只通体仍是原木色,工匠们在做最后的工序。 捻缝工们将椰壳丝或麻丝,掺揉入贝壳粉和桐油,用小锥子一点点捻入板缝当中,填满船体的所有小洞、细缝。他们上下检查,不敢有所遗漏。 水上防虫蛀。工匠们将砺灰粉和米汤调制浓稠,涂于船体上下。 水下防海水腐蚀。则用石灰水涂抹船底板。 裴少淮再来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