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章 猫腻,阅卷 (第1/4页)
“你当真确定,所有参赛者一个时辰内,要完成这全部的五篇策问?” 当常升确定这场比试有问题。 他当即将策问卷拍在了桌面上,言语低沉的看向刚才接连含糊应付他的“监考官”。 面对常升突然的厉声问询,监考的士卒眼中闪过一丝慌乱,随即又以不耐的姿态骂到:“既然答不出所有,那就挑你能答得出的写不就完了。” “你当所有人都同你一般?” “参加沙场校阅的勋贵子弟和文臣武将中,能在一个时辰内写下二三篇策问的不在少数。” “不多备一些考题,如何能分出高低?” 常升的目光在士卒的脸上盘桓许久,直看的他握着腰侧刀把的手都不自在的攥紧,终于“呵”的一声,将目光重新投入到面前的考卷上。 虽然明知道其中有猫腻。 但这猫腻的目的肯定是影响他的成绩,这与他的目的不谋而合,自然就没有掀桌子的必要。 至于这五道策问题,他的原则还是和上一轮一样。 能被解决的问题,他就不用管。 论北方新复失地的治理的确是个大问题,从老朱在明初掀起的四大案中,除了蓝玉案,其余三大案,几乎都可以与这个问题扯上关系。 只因北方失地收复时,大明的官员不足,无法全面接收地盘,所以只能将一大批的前朝官员重新筛选任用。 这些人贪腐成性,互相包庇,使得明初对于新收复北地的主权难以行使下去,所以老朱以各种借口掀起的三大案,实际上都是在清洗包括这些前元官吏在内,威胁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