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8章 起底大户 (第2/4页)
想。 八百万两的三成就是二百四十万两银,除去其中要拨付给常升的两成分红,这还剩下一百九十万两。 也就是说,宫里一分钱没花, 只是借钱周转了一道,就拿回了六十万两的现银,还有折银近二百万两的珍宝。 连本带利翻了三倍。 简直赚麻了。 可当心中这点喜悦渐渐消退,朱标心头却陡生疑惑,蹙眉问道:“等等,八百万两。” “应天府中的富户加起来竟有这么多钱银?” 朱标突然想起来。 在大明开国之初,战乱未平,粮食未丰之际,为了收复中原维系于北元的作战,不论是老朱还是当时的李善长,都曾以朝廷的名义,向应天府内的富商大户拆借钱粮。 但结果非常明显。 这帮人都说穷。 当时的老朱还需要这帮富商大户替朝廷稳定后方,也就没有强求。 可现在看来,他们哪里穷了? 一个个都富的流油。 要知道,常升发的拜帖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低调的富商没有邀请呢。 面对小朱的疑惑, 常升坐回了位置上,笑着反问道:“是什么给了姐夫错觉,认为这些富商穷的?” 朱标闻言哑然。 他也不知道这种印象从何而来? 只觉得这些商人,经历了宋元两朝,又逢乱世,在路途不通的情况下,家底好似理所应当的被掏空了。 见朱标不回话,常升又换了种说法。 “我翻阅史料发觉,宋朝时,朝廷一年的赋税约莫三千五百万两银(查史料考证的,那什么一亿六千多万两银子税收的麻烦自己去查,拿出实证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