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十五 卢植的试错成本一样很高 (第4/5页)
不枉费老师消耗精力传承衣钵。 卢植本身出身不高,卢氏家族在涿郡和幽州这种边地算得上是个不错的家族,但是放眼大汉,暂时还排不上名号。 卢氏家族本身也是古文学派学术下移过程中的受益者,祖上并没有什么光辉夺目的名人,卢植本人通过艰苦求学和一定的机缘才能走到今日,一身名望来之不易。 所以卢植本人也非常在意维护自己的羽毛,坚持自己的cao守,力求在为人cao守上不给人攻击的点,约束家人,不使家族名望有一点点黑点。 除此之外,他也很想为家族抬升阶层,开辟更加久远的道路,让自己的家族也争取成为阀阅家族的一员,登上大汉社会的顶层。 可惜的是,当今的阀阅家族基本上都是五经十四家法体制下的今文经典传承家族,他们在地方上有深厚的底蕴,在中央朝廷高层也有底蕴,重要的职位几乎被他们垄断,留给外来者的十分有限。 卢植当然看他们不爽,但是卢植也很期待着能够有一些特别的机缘跻身他们的群体之中,师承关系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如果弟子出身不错的话,老师都不需要花费什么太大的精力,就能获得远超投入的回报,而如果弟子出身寒微,甚至需要老师投入资源帮衬,那就需要多加考量了。 事实上,优质弟子资源对于卢植这种海内大儒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怎么需要付出就能得到高额回报的好事,一般也都出现在今文经典传承家族的内部。 他们古文经学派的经师如果那么简单就能得到优质弟子资源,早就上天了,还至于被今文学派摁在民间难登大雅之堂吗? 一步慢,步步慢,才会如此受制于人,令他们十分恼恨,古文经师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